李府千歲 池府千歲 吳府千歲 朱府千歲 范府千歲 清水祖師 池府千歲(深山尉) 新朱府千歲

鼓山區以鐵路、仁愛河,與三民區、鹽埕區交界,西南隔高雄港與旗津對望,北以萬壽山與左營區為鄰,西接西子灣以連臺灣海峽。該區為丘陵地形,全部面積計一四‧七四五八平方公里。
鼓山區係因『打鼓山』而得名,打鼓山(今萬壽山)是高雄諸山的主峯,民間或簡稱『鼓山』,亦有以『打狗山』俗稱之。綜合有關其地名之由來,可以為下列數種:
1.山形如鼓:據『臺灣府誌』記載:『其形如鼓,故名』,但觀今日鼓山地形,差異甚大,此說不足為信。

2.舟人打鼓:『高雄港區發展史』一文:『因港口有巨石,水急,舟行危險,舟子出入,常以打鼓以求神佑,故用打鼓之名』。高雄開港之前,港外島嶼羅列,暗礁密佈,如:石塔嶼、石佛嶼、涼傘嶼等,而在海底。則有雞心礁,潮退始現,因此形勢相當險惡,每有船隻航經此地,必打鼓燒香禱告,求神保佑。

3.誤打虎為打狗:傳說鄭成功收復臺灣之初,常有土著侵擾,雖經剿撫並施,然績效不彰,乃由大陸運來老虎一對,放逐山中,以為嚇阻。不料,山胞人多勢眾,二虎不敵,負傷逃命,一至民雄,一至高雄,二地住民誤認為大貓、大狗,蜂擁而上,二虎皆亡,因此,民雄遂稱『打貓』,高雄遂稱『打狗』。但考諸史冊,明朝萬曆年間已有『打狗嶼』之記載,較鄭氏復臺要早五十年,可證此說不足採信。

番社譯名:打鼓(打狗)為鼓山原住民平埔番社之擬音譯名。根據日人考證,鼓山一帶原為平埔番馬卡達奧族(又名竹林社)的舊址,明朝嘉靖年間,倭寇海盜經常出沒高雄附近,燒殺攫掠滿,橫行不去,於是平埔族人,環植莿竹為牆,以防禦流寇侵襲。久之,竹圍蔚然成林,因此又名為『竹林社』,而竹林番語譯音近似閩語『打狗』、『打鼓』,故名。
鼓山,除『打狗山』一名外,尚有猴山、麒麟山、埋金山等俗名:

1.猴山:鼓山昔曰常有猴群聚集山頂,穿梭往來,因此洋人依景誌名爲『猴山』。

2.麒麟山:『風山縣採訪冊』、『臺灣地名研究』二書曾記載此名。

3.埋金山:埋金山一名,與明朝林道乾有關。林道乾,一名林大乾,廣東潮州惠來人,曾任縣吏。明朝嘉靖初年,倭寇南竄,聯合海盜吳平,以南澳、金門爲巢穴,在福建、廣東海面劫掠商旅,林道乾前往依附。後經都督命大猷的討伐,而遁逃臺灣,林道乾既居臺灣,從者數百人,常劫掠土著以爲奴役,土著憤忿,集議反抗。林道乾先發制人,夜襲殺番,並埋巨金於打鼓山後逃逸。或説林道乾遁臺,泊於鼓山港,殺其妹,埋金山上,時有奇花異果,入山樵採者得而啖之,味道甘美,若採而携回,必迷失於途,雖默識其處,再度前往時,亦遍尋無著。或謂埋金者爲林道乾之妹。
民國士十二年(曰大正十十二年)春夏之交,日本昭和太子前往鼓山度其壽誕,當時日本駐臺第八任總督田健次郎,遂將『鼓山』易名『壽山』。迄於民國五十七年,各界感戴先總統 蔣公仁德配天,決定改稱爲『萬壽山』’以寓人山並壽、萬壽無疆之意。
南鼓山地名演變

『高雄代天宮』坐落於南鼓山地區, 後倚萬壽山,前臨高雄港,近鄰西子灣、中山大學。境内居民多來自臺南、彰湖、琉球等地,民風淳樸,虔誠好禮,禮神祀佛之風濃厚,本宮香火亦因之鼎盛。南鼓山俗稱『哈瑪星』,該區原爲沙灘地,清光緒二十六年(西元一九○○年 ),日人爲配合其軍事侵略,在高雄港灣進行港外淺洲試濬時,利用濬港所挖出之泥沙,填築鐵道用地,形成今曰之南鼓山地區。本區因屬港濱地帶,日人新築鐵路又接近港濱,於是日人乃以『濱線』稱之 (日文線即鐵道)。而日音『濱線』與閩語『哈瑪星』近似,因而得名。
高雄哈瑪星代天宮聯絡資訊
電話:( 07 ) 551-8801
傳真: ( 07 ) 551-8815
地址:高雄市鼓山區鼓波街27號
EMAIL:omj.f0219@msa.hinet.net
臉書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daitienkung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