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府千歲 池府千歲 吳府千歲 朱府千歲 范府千歲 清水祖師 池府千歲(深山尉) 新朱府千歲


『城隍爺』
『城隍』一詞,最早見於周易,係指城郭溝池而言,因此城隍原是保城的自然神,而被尊稱爲『城隍爺』。中國信仰城隍由來已久,自唐朝起,全國各地已普遍有建城隍廟之擧,降至宋代,朝廷更是敬重城隍爺,或賜匾額,或頒封爵位,甚至奉殉職、殉難者爲城隍。清朝承歷代遺制,以城隍爲護國佑民之神,凡地方官署所在地,必建造城隍廟宇,令地方官上任,必先卜日,親蒞城隍廟擧行就任奉告典禮而後視事,並於每月初一、十五日到城隍廟上香,行三拜六叩之大禮。相傳城隍爺的權柄頗大,諸如祈雨、求晴、招福、禳災等,莫不求於城隍。及至清朝,百姓更以城隍爲冥官,上達天庭,下通地府,在陽間領轄一方,兼管地方冥籍,賞善罰惡,其座前從祀有文武判、六部司、牛爺、馬爺、范謝將軍、三十六關將、七十二地煞等。

『開山爺』
開山爺又稱開山聖王,卽陳陵將軍。陳陵字長威,廬江裏安人,隋揚帝時,授爲驃騎將軍,大業三年(西元六〇八年) ,拜爲武賁郎將,過三年,與朝請大夫張鎮周率同萬餘東陽兵,自義安(廣東潮安縣)泛海遠擊琉球,月餘始抵。陳陵率軍登岸,派遣張鎮周爲先鋒,土酋歡渴刺兜拒戰失敗,隋軍一路進擊,土酋子歡斯老模率兵抵禦,陳陵斬殺老模,該日霧雨晦冥,隋軍畏懼,陳陵命人屠宰白馬祭告海神,煞時天光開霽,兵分五路進逼都邑,由初晨鏖戰到午後,苦闘八小時,始攻破栅圍。功成返朝,煬帝大悅,進封爲右光祿大夫。後又略地彭湖三十六島。唐朝以後,澎湖難民渡臺草創將軍祠,明末寧靖王來臺,始封陳陵爲開山聖王,以表彰陳陵先開海山功績。

『觀世音菩薩』
觀世音之名取自佛經梵文含意『觀察眾生疾苦』,唐朝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諱,改稱『觀音』。唐宋以前觀音神像皆塑男身。據傳觀音本爲『慈航尊者』,不忍衆生墮入六道輪迴,遂大發慈悲之心,願託化女子以超渡衆生,瑶池金母准予化降興 林國妙莊王三女。興林國王后伯牙氏夢日入懷,覺而有孕,於妙莊王十八年二月十九曰產下一女,名『妙善』。妙善自小葷乳不食,喜佛學,及長,妙莊王欲招駙馬,妙善不從,遭囚;後至白雀寺修行,妙莊王放火燒寺,妙善刺血化紅雨滅火,又遭刀禍、絞刑皆不死,此時黑霧遮天,白虎背她而去。後妙善遊歷地府,步步生蓮花,救渡無數苦難鬼魂,又經太白星君指點,前往普陀落迦山修成正果,名爲觀世音。當時妙莊王因毀棄佛法,惡疾纏身,妙善剜目斷臂以治父疾,並濟渡父母、胞姊,功果圓滿,受封爲『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』。觀音得道後有多種現身,每一種現身都具有一種特殊的法力 ,如『白衣觀音』掌管生育之事,『紫竹觀音』負責守護漁民的安全等。

『韋馱護法』
韋駄係佛教之神名,屬增長天王,爲八大將軍之一,亦爲佛教四大天王之一,三十三將之首位。以保護佛法爲職責,統率東勝身州、西牛貨州、南贍部州,主利 生化益,救濟一切衆生爲基本誓。古來,欲建佛教寺院,必先安奉韋駄神像。而印度俗傳:疾足鬼曾奪釋迦佛之舍利子,韋馱力追,瞬間擒回,韋馱脚程之快,由此可知。韋駄護法之形象,爲身著堅固甲胄 ,雙手捧持寶劍(或金剛杵)之立像。

『伽藍護法』
『伽藍』一詞原爲梵語之音譯,佛經上所謂『僧伽藍』,其義爲『眾比丘之園』’卽是僧衆所住之園林,意指『佛寺』, 由此衍意,伽藍被認爲是『守護佛寺之神』 。根據『釋氏要覽』引『護伽藍神七佛經』云.,『有十八神護伽藍,非專指一神也』 。其所列出護伽藍神職之十八神爲美音、梵音、天鼓、歎妙、歎美、摩妙、雷音、獅子、妙歎、梵響、人音、佛奴、頌德、廣目、妙眼、徹聽、徹視、遍視。

『水仙尊王』
水仙尊王簡稱『水仙王』,爲海洋之神,而考證民間所供祀的水仙王則以『治水之神』大禹居多。大禹係夏朝開國之王,帝顓項之孫,姓姒氏,號文命,生於帝 堯六十年〔西元前二二九八年〕癸卯歲,初封於今河南省禹縣。其父伯鯀奉命治水九年,水患不息,被舜帝賜死於羽山。當時禹以弱冠之年,方娶妻成家,雖哀傷先父治水無功受誅,仍一本忠誠,奉旨繼承父志,致力於治水工程。居外十三年,三過家門而不入,導天下水而歸諸四海,使天下大安,聲望日隆。年七十五歲,舜禪讓帝位,攝政其間精勵圖治,百歲時,巡狩會稽,旋卽駕崩。今會稽山仍存有『禹穴』、『禹廟』、『禹碑』等。後人以禹王治水有功,奉爲水神而祀之。據『採硫日記』記載,昔日船隻往來臺海之間,常遇暴風,每以『划水仙』祈求神佑。所謂『划水仙』,卽在驚濤駭浪中,無法靠岸時,由船員敲鑼打鼓,每人手持筷子,齊作划船狀,如同端午龍舟競賽,則可獲水仙尊王之保佑而安全靠岸上陸。因此,昔日郊商、漁民及航海者,均奉『水仙王』爲航海保護神。

『福德正神』
福德正神民間俗稱『土地公』。據傳福德正神姓張名福德,字濂輝,生於周武王二年〔西元前一一三四年〕二月二日,天資聰顯,事親至孝,勤積德業,武王廿四年,官任朝廷總稅官,任期之中,愛民如子,體恤百姓疾苦,至周穆王三年辭世 ,享年一○二歲。壽終三日容貌不變,百姓前往瞻仰,人皆稱奇,百姓感其生前爲官廉正,念念不忘,有一貧戸以四大石打成石塝,圍成石屋奉祀,未幾,由貧而富,鄉民咸信神恩護佑,遂興建福德堂,並塑金身膜拜。穆王賜號『后土』,並賜頒『福而有德千秋敬,正則為祌萬世尊』一聯。又承王母傳令八仙接引,封為『南天門都土地神』。

『註生娘娘』
註生娘娘是專掌生兒育女之事的女神,其來歷出自封神傳,謂姜子牙奉玉皇上帝之命,封三仙島之雲霄、瓊霄、碧霄三姑掌混元金斗,三姑係龜靈聖母門徒,曾以產盆練成『混元金斗』法寶,後聯手伐紂,不幸陣亡,玉帝封爲『註生娘』。其配祀有十二婆祖,各抱一嬰,六好六壞 ,以示生男育女賢與不肖,皆憑積善行德而論。或謂註生娘娘即臨水夫人陳靖姑,生於唐朝大曆年間,爲福建古田縣臨水鄉人,係由觀音菩薩血滴所轉世投胎,及長,嫁劉杞,孕數月,逢大旱,受鄉民之託祈雨,因脫胎而亡,年廿四,臨終曾誓言救人產難,果成神主掌生育大事。

『彌勒尊佛』
彌勒尊佛爲佛敎諸菩薩之一,出生於南天竺之婆羅門,自幼立志修道,中途得釋迦之敎化,常隨侍其側旁聽佛法,被佛界奉爲三世佛之一,據佛經所錄,彌勒佛 居於佛土兜率天之内院,説法化行,再經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,將降生於華林園龍華樹下而成正覺,開三大法會,濟度釋尊入寂後未曾濟度之衆生,即所謂『龍華三會』。佛敎傳入土後,彌勒尊佛造形仍保持傳統莊嚴塑像,惟自宋代始,彌勒尊佛寶相大幅改變,蓋仿自唐末『布袋和尚』 之造型,該和尚行跡奇特,慈悲濟世,後人即以他爲彌勒佛在中國之化身。據『傳燈錄』所載,布袋和尚係唐朝人氏,居於明州奉化縣,自稱爲『乞痴』,亦號『長汀』,形裁腲腰,蹙額皤腹,出語無定,寢臥隨處,常以杖荷一布囊並破席,凡供身之具,盡貯囊中,故人稱爲布袋和尚。一生奇蹟頗多,曾睡臥雪地而雪不沾衣,亦善卜人吉凶,加以導化去災,行踪瀟灑不受拘束,如同其偈所言:『一鉢千家飯,孤身萬里遊,青目觀人少,問路白雲頭。』唐代過後不久,後梁貞明三年(公元九一七年),布袋和尚在岳林寺東廊下端坐,安然而逝。臨逝前,他留下之偈言曰:『彌勒眞彌勒,分身千百億,時時示時人,時人自不識。』嗣後,人們即以他爲彌勒尊佛之化身敬祀之,世世以他生前形容,雕塑成現今彌勒尊佛造型。

『太歲殿』
太歲本為星名,即人們通稱的木星,又名太陰、天一、青龍,俗稱歲君、歲神。木星運行軌跡與日月及其他星辰方向相反,是由西而東,它繞天一週為十二年,古人為方便紀年,造一假星,運行軌道與日月星辰方向相同,由木而西,時間、位置則與木星相結合,又把木星繞天一週十二年,分成十二段,配合十二地支,用以紀年,稱為十二辰,或稱年太歲。古代陰陽家經過長期觀察,發現木星每當停留之處,相對人間所在之地必發生禍事。《清稗類鈔》記載:俗以太歲所在之方與所食之地,依地支十二字,每年換移,凡所在之地起土興工,則所食之地必有死者,例如太歲在子,歲食在酉,子地興工,則酉家必遭其殃。太歲為大山之神,人們惟恐觸犯太歲,會災禍臨身,而敬畏崇拜。又太歲就是歲神,俗稱太歲君。太歲星君共有六十位,依照六十甲子輪流值歲,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,而地支是子(鼠)丑(牛)寅(虎)卯(兔)辰(龍)巳(蛇)午(馬)未(羊)申(猴)酉(雞)戌(狗)亥(豬),天干和地支配對組合,可以組成60對,所以代表了天上有60位將軍每年會依序輪值。俗諺說:「太歲當頭座,無災恐有禍」,那一年要看看是輪到哪一位將軍,那一位將軍是屬於哪一個生肖,這個生肖就是犯沖,犯沖就要安太歲,就會有所謂的太歲燈。

『文昌帝君』
文昌帝君、朱熹夫子、魁星夫子,為北斗七星之一,史記—天官書記戴(頭魁戴匡六星) 1為上將 2為次將 3為貴將 4為司令 5為司中 6為司祿,總稱為文昌君接近考季之際,是祭拜文昌帝君的最高潮,會有許多考生前來祭拜,拜託文昌帝君可以讓我們腦筋靈光,高中榜首。
高雄哈瑪星代天宮聯絡資訊
電話:( 07 ) 551-8801
傳真: ( 07 ) 551-8815
地址:高雄市鼓山區鼓波街27號
EMAIL:omj.f0219@msa.hinet.net
臉書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daitienkung/